很多準老師或是學弟妹留言詢問關於口試的問題,我在此做個簡單的答題示範,由於我是音樂科系畢業,因此會以我的立場來回答,其他領域的朋友就請自行照樣造句。
問題一: 請簡單敘述你對新政策 [零體罰] 的看法,以及相關因應方法。
答題撇步:
首先,這是考你對於教育時事的理解,如果你連零體罰是什麼都不知道,那你就玩完了!
再來,為什麼會有零體罰的政策出現? 一定是跟人權、人本有關,所以可以帶到人權觀念的普及化,並肯定人權觀念進入校園的價值。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實際教學經驗的人一定知道,零體罰根本就是跟老師過不去! 過度的體罰不值得鼓勵,但適度且適時的體罰卻可以增加學生自我反省的機會,並給其他學生很好的學習借鏡。
接下來就切入你的實際經驗,我舉個例子,為了配合課程內容,每個學生上音樂課時都必須攜帶直笛,偶爾忘記帶是情有可原,但卻有部分學生因為不願意學習而屢次故意不帶,並在課堂當中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完全施以零體罰的教育理念是不夠恰當的,因為他不止自己放棄學習機會,甚至影響同學的受教權!
因此我贊成適當的體罰,例如抄寫樂譜直笛指法,或請他上台講述一段音樂家趣聞(由老師提供資料),情節更惡劣者可剝奪其下課的權利,將其留下來整理教室。
適當的體罰是為了真正保障所有學生的人權,在目前的社會體制下, [零體罰] 也許還是個太高遠的理想,但我會以此為目標,培養下一代正確的人權觀念,希望有朝一日能讓[零體罰]不再是口號。
P.S. 你沒有辦法知道口試委員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所以答題的時候你需要陳述自己的意見,但是用詞要委婉,正反兩面的觀念都要帶到,以免太過偏頗,不小心得罪口試委員。(我這是牆頭草的做法嗎?)
問題二: 人權觀念進入校園,此事值得鼓勵。但在媒體過度的渲展之下卻造成部分學生的價值觀扭曲與人權的濫用。請問你如何在課堂中導正學生的人權觀念? 請舉實例說明。
答題撇步:
這道題目跟[零體罰]都有帶到人權觀念,因為這是目前滿熱門的話題,包括現正沸沸揚揚的受刑人人權。可以先[簡單]解釋人權的基本觀念,不要太囉唆,重點就是要相互尊重,以不侵犯對方的人權為限。
再來就是你看得懂委員到底要問你什麼嗎? 我馬上聯想到的情況就是社會新聞上各種師生的問題,什麼學生不接受老師的處罰啦(老師叫他從餿水桶裡把完整的水果檢出來吃,要教導他不可浪費食物)、老師不允許糖尿病童在教室裡吃糖(都是媒體亂報,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學生拿手機偷拍老師處罰同學的情景(很多種狀況,但媒體卻只報導片面言詞)......這些都是跟人權有關的議題,你可以舉任何一個你[清楚]的社會事件來陳述(不要亂掰,萬一掰錯很糗~~),然後說你會以此為題材在課堂上跟學生共同討論事情的真相,是否真如媒體所報導這般?還是另有隱情?
接著帶到你的實際教學經驗,例如手機的普遍性,幾乎人手一支,但是當我們享受現代科技的便利時,也應避免侵犯他人的人權。例如手機的拍照功能讓大家隨時隨地可以記錄生活,但是如果有人偷拍你睡覺流口水的樣子並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取笑,這是否就侵犯到你的人權? 而影音播放的功能讓大家無時無刻可以享受音樂,但如果有人在你身邊大聲的播放你不喜歡的音樂類型,你是否會感到不舒服?因此在公眾場合的時候應該戴上耳機欣賞音樂。而手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聯絡他人,重要時刻,可以幫你聯絡緊急的事情,但如果在上課時間有同學用手機傳簡訊、聊天,就會大大影響其他同學的上課權利! 因此學會手機使用的基本禮儀,會是我選擇對國中生進行人權教育的第一課。
P.S.口試委員跟各位考生一樣都是現職老師,而且面臨過的狀況應該更多,所以只要你有遇到的問題,多半他們也都處理過,把你的實際經驗客觀的陳述與分享,這一題應該很好拿分。
瀏覽人次
- Jul 30 Mon 2007 18:30
教甄口試撇步分享(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