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在金石堂的暢銷書排行榜買回了Vikas Swarup的第一本小說:Q & A,當下看完的震撼很深,感受非常複雜,只能用「筆墨難以形容」來描述,之所以沒有寫下任何書評並不是因為偷懶,而是因為本書所描述的世界已經遠在我的想像之外,但又那麼真實的每日上演,我的思緒無法咀嚼主角的人生。記得當時跟獅子男說:「這部小說如果拍成電影,一定非常精彩!」一年後,「貧民百萬富翁」挾帶著金球獎和奧斯卡的光芒席捲全球。但我不是為了這些鍍金的獎座而去電影院,只是單純的想知道,印度人筆下的原著在英國人導演手中會呈現如何不同的觀點。結論:即使看過原著也可以再看一次電影,因為兩者的劇情和重點相去甚遠。對於看過原著的我而言,彷彿又看了一部新電影。
-->點圖可連結至博客來網頁。

我不想比較小說和電影孰優孰劣,因為這原本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我想討論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

從書名和片名:Q&A  V.S.   Slumdog Millionaire,就可窺見端倪。Q&A的重心在於由這場比賽所牽引出主角~湯瑪士的人生,12道題目反映出18歲的印度貧民已經遭逢如此複雜多舛的命運。他不知道法國目前通用的貨幣是歐元而非法郎這種不關他生死的問題,但是他知道persona non grata是指「外交人員不被接受」,因為他曾經在外交官泰勒上校的官邸當僕人。Swarup藉由湯瑪士的角色描繪真實的印度社會,冷漠、亂倫、強暴、凌虐.......為了生存,弱肉強食的生物法則在人類社會血淋淋的呈現。Q&A的結局是令人微笑的,但卻抹不去全書淒涼無奈的氣氛。(突然想起音樂上的picardy終止,意指全曲由哀傷的小調組成,但在結尾時使用明朗的大調,用以緩和樂曲悲淒的氣氛。讓人流淚聆聽,但卻帶著微笑離席)



Slumdog Millionaire,刻畫重心擺在Slumdog變成Millionaire的戲劇效果,一樣使用益智問答的方式來闡述主角~傑默的際遇(連名字都不一樣,害我以為走錯廳看錯戲),但是80%的內容不同於原著。影片前半段一樣著重於印度社會的嚴苛,但後半段大量陳述「愛」與「希望」成為傑默生存和參賽的動力所在,是印度寶萊塢電影最喜歡的素材。如果看過寶萊塢電影或印度MV的朋友,對於片尾所加上的一段印度歌舞就不會感到突兀了。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已經太多太苦,電影應該用來舒壓與娛樂,所以印度電影中歡樂歌舞的成分是不能少的,即使導演和資方都是英國人,也拗不過這些印度演員對於歌舞戲份的要求。Slumdog Millionaire呈現出不同於小說的慘澹氛圍,而是帶著更濃厚的喜劇成分。



電影有別於小說,在架構上當然原著完整許多,但電影劇本的鋪陳可說張力十足,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實至名歸。(「最佳影片」的部分個人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還有這些印度孩童,真的很會演,自然純真很討人喜歡。



我比較喜歡原著的12道題目,每個段落都是一段深沉的故事,跟主角湯瑪士的生活完全結合。電影中的9道題目(不是應該有10道?可是我只想到九題)有部分感覺比較牽強。列出這些題目比較看看。

**********
Q&A:
Q1:阿曼阿里和派瑞雅合演的新片片名是?
A1:背叛。(阿曼是湯瑪士的偶像)

Q2:基督十字架上的字母排列順序為合?
A2:INRI(湯瑪士幼年是由神父撫養,住在聖瑪莉教堂)

Q3:太陽系最小的行星是哪一個?
A3:冥王星。(湯瑪士少年時期的鄰居是天文學家,飼養的小貓就叫冥王星)

Q4:盲眼詩人蘇爾達斯的作品是為了哪位神祇所創作?
A4:訖里什納。(湯瑪士在乞童集團生活過,他的好夥伴~薩里姆因為富有歌唱天份而獲得音樂教育,實則要將薩里姆搞成盲童以搏取更多同情。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以敬拜歌曲為主)

Q5:當政府宣稱國外外交人員為persona non grata時意指?
A5:外交人員不被接受。(湯瑪士服侍過澳大利亞駐印外交官)

Q6:請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首都?
A6:摩里斯比港。(湯馬士在達拉維的酒吧工作,認識從事國際鈕釦製造的一名酒客)

Q7:請問哪位人士發明左輪手槍?
A7:柯爾特。(湯瑪士在旅途中為了保護無辜民眾,搶了搶匪的槍來槍殺匪徒,此槍即是柯爾特左輪手槍)

Q8:請問印度軍人受頒最高榮譽的英勇獎章為何?
A8:帕拉姆維爾勳章。(為了躲避戰爭,湯馬士和許多印度貧民一起居住在防空洞,當中有位退役准下士,常會跟孩童說些戰爭的故事)

Q9:請問印度最佳板球擊球手馬爾凡克拿到100分的紀錄保持是幾次?
A9:36次。(湯馬士的好友~薩里姆認識的長輩從事非法運動賭博,對於板球比賽的賽事相當清楚)

Q10:悲劇女王妮莉瑪曾在哪一年贏得國家影藝獎?
A10:1985年。(妮莉瑪是對待湯馬士很仁慈的雇主,湯馬士在妮莉瑪家中看遍她的獎座)

Q11:莎士比亞戲劇中,叫做「考斯塔德」的腳色出現在哪一齣戲劇裡?
A11:愛的徒勞。(這題湯馬士使用call out求救,打給所認識的英文老師,這是善有善報的善果)

*************
此時主辦單位出了賤招:換題!將原本湯馬士輕鬆應答的題目更換掉,連身為讀者的我都氣得直咒罵!換成下一道題目,還好這題我會。
*************

Q12:貝多芬的第29號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是甚麼調?
A12:降B大調。

為什麼一生沒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的湯馬士竟然會知道這題的答案呢?答案在書中,令人拍案叫絕。書中的湯馬士去參賽並非為了愛,而是另有打算,到書末才解開這團謎題,劇情高潮迭起,前後呼應,真是本相當精采的小說。



**********
而Slumdog Millionaire的題目:(答案在電影裡)
Q1:1973年動作電影「囚犯」是由哪一位主演?
Q2:在印度國徽中有三頭獅子,獅子下面寫的是什麼字?
Q3:羅摩神的右手裡握的是什麼?
Q4:歌曲「darshan do ghanshyam」是哪位印度詩人作詞?
Q5:印在100美元的鈔票上是哪一位?
Q6:是誰發明了左輪手槍?
Q7:劍橋情報部在哪裡?
Q8:哪一位板球運動員是本世紀得分最高?
Q9:在大仲馬的著作「三劍客」中,其中兩個叫阿托斯和波托斯,第三個叫什麼?

電影中更改了男主角傑默(差點又打成湯馬士)的角色定位:原著中的孤兒有了媽媽,原著中的好友~純真的薩里姆成了現實主義的哥哥,原著中愛戀過的女孩不少(不管明戀或暗戀),電影中獨愛拉蒂卡。原著刻劃印度社會的多元與複雜(種姓制度、貧富差距、公權暴力、倫理崩壞),電影當中將這些部分淡化,改之以兄弟之情、男女之愛,還穿插了美國遊客的金援片段(這是在諷刺甚麼嗎?)。最重要的是:電影主軸是「命中注定」(It's written),這些獎金注定該給傑默,因此最後一道題目他雖然選擇call out求救,但沒有得到答案,還是靠他亂猜而答對。他的call out只確定了畢生最重要的答案:拉蒂卡的平安,我想就算他最後一題答錯,所有獎金化為烏有也無所謂,因為他的參賽動力根本不是為了錢。當然結局還是讓他抱得美女和鉅款,Happy Ending~


Q&A說的不是命中註定,而是善有善報。所以他不是靠亂猜來答對最後一題,而是靠著前半生所累積的福德。我不批評電影改編的內容,而是單就核心價值而言,個人比較喜歡Q&A。而Q&A原本就取材自2000年印度當地的真人真事,主角叫做那瓦希,是個來自孟買的中低收入戶。所以Slumdog Millionaire再進行修訂也無可厚非,只要能把故事說得好,就是個好故事。

推薦:買Q&A原著,上電影院看Slumdog Millionaire,回懶喵的網誌討論。

切記:喜歡我的文章請推我、收我、引用我的網址,但是拜託拜託:不要全文轉載。在別人的網誌看到自己的文章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感受,好像女明星的臉被接上A片女優的身體一樣。文字內容請勿轉載超過三分之一,感恩。

附上一個介紹許多印度音樂電影文化的部落格~橘子園的喧鬧,想看看印度MV的人可以去參觀。最新的文章也在介紹貧民百萬富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n2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