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茵妮斯(娜塔莉波曼飾演)象徵質樸的普羅大眾,兩旁看不清面孔的黑影,則象徵社會的枷鎖(或當權者的迫害?)
電影上映之前一直很期待,沒想到只在台北高雄播映(是因為台中人比較沒有文化氣息?),直到上禮拜才在威秀影城放映。重量級的元素相加:哥雅(Francisco de Goya,18世紀西班牙寫實畫家)、娜塔莉波曼(「V怪客」女主角)、哈維巴登(「險路勿進」的變態殺手)、米格福曼(「阿瑪迪斯」導演),感覺就是一部有質感的電影。不過說實在的,剛看完的時候有點失望,不如預期中精彩,前半段非常緊湊,後半段卻太過冗長、有點失焦。
不過經過這幾天細細回味,並看了他人的評論(雖然看過的人好像不多),還是決定跟大家分享此片的心得。首先從片名Goya's Ghosts 說起。中文翻譯成「哥雅畫作下的女孩」,大家都很期待此片對於哥雅的畫作有何介紹或評論,但實際上,本片是利用畫家哥雅的雙眼,去記錄18世紀西班牙的社會變遷,虛擬的女主角~茵妮斯只是一條牽引線,重點是千千萬萬的百姓所受到的壓迫與殘害,這才是哥雅要描繪的「魂」(Ghost)。
故事建立在18世紀封閉的西班牙,宗教法庭擁有莫大權利,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皇室更有影響力。哥雅忠實的描繪宗教法庭的醜惡,一系列繪畫作品經過印製散播後,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也衝擊到宗教法庭的威信。原本宗教法庭要拿哥雅開刀,但城府極深的羅倫佐神父卻以哥雅是名動一時的畫家、更是皇室御用畫家、其地位難以撼動為由,不去阻擋哥雅作畫,反而利用哥雅帶給宗教法庭的威脅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大肆進行可怕的宗教整肅。此處有個問題點,片頭哥雅在幫茵妮斯作畫時,旁邊擺放一幅沒有臉的神父肖像,分明就是日後哥雅替羅倫佐所繪製的肖像,但當時哥雅給茵妮斯的回答是:「因為這個人沒有靈魂,所以他沒有臉。」難不成哥雅提早洞悉羅倫佐的陰謀?亦或是那幅無臉肖像其實是以神父形象代表黑暗的宗教力量?
電影前半段的重點放在無辜少女茵妮斯受到殘忍的宗教迫害,而茵妮斯的父親展現驚人的魄力想要營救女兒,那一段威逼羅倫佐神父的片段真的很出人意料之外,也很令人動容。
茵妮斯仍舊成了可憐的犧牲者,在動盪的社會裡,沒有「人權」的空間,甚至連人命都形如螻蟻。娜塔莉波曼的演技真是一絕,入獄前的美麗高雅,與出獄後的落魄惶恐,不只形貌上的改變,連身心俱疲的內心都演得絲絲入扣,相信沒有觀眾不嚇到,難怪導演一眼就相中她,因為她真的很有哥雅筆下的少女氣息。
電影後半段開始一連串的權力鬥爭,原本高高在上的主教淪為階下囚,而原本因為茵妮斯事件而被通緝驅逐的羅倫佐趾高氣昂的歸國。然而風水輪流轉,在法庭上被審判的究竟會是誰呢?最後上絞刑台的又會是誰呢?
哥雅全聾了,但是他的雙眼依舊犀利的觀察他的故鄉、他周遭的人群,並忠實的紀錄。哥雅可說是18世紀的攝影師與電影導演。
片中還有一段情節,敘述哥雅替皇后畫肖像,他很用心的描繪皇后的神情,但當欽差大臣看見肖像畫時倒抽一口氣:「我從沒這麼近距離看過皇后.....沒想到皇后這麼醜。」哥雅疑惑的盯視自己的畫作:「不會啊!我覺得很美啊!」此處還滿好笑的,哥雅刻畫的是人的神情與氣質,大臣卻專注於皇后的五官與皺紋。那皇后本人看見肖像之後感覺如何?竟是當場拂袖離去,留下惶恐不安的哥雅。這讓我想到時下流行的藝術照,大家只在乎攝影師有沒有把自己拍得「很正」,要拍的高鼻大眼小臉瘦腰,只要拍起來像明星就會很滿意的付錢走人,卻毫不在意攝影師有沒有將自己的神韻拍攝出來,照片到底像不像自己似乎一點都不重要。就像羅倫佐看到自己的肖像時也大吃一驚,說:「如果在路上遇到這個人(指自己的肖像),我一定認不出來。原來自我認知是這麼奇特。」藉由他人的雙眼重新審視自我,不要說18世紀的古人,就連21世紀的現代人也有迷思。
電影的後半段有點雜亂,很少呼應或伏筆,重點也過於分散,真的非常可惜。不過片尾那幕孩童們歡唱的景象倒是非常令人鼻酸。整體而言還算中上的電影,尤其演員的演技真是一流,不管哥雅、羅倫佐、或茵妮斯都表現的可圈可點,而電影中對於重塑哥雅畫作的功力更是了不起,把畫作的「魂」都重建了。值得慢慢品味的一部影片。
切記:喜歡我的文章請推我、收我、引用我的網址,但是拜託拜託:不要全文轉載。在別人的網誌看到自己的文章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感受,好像女明星的臉被接上A片女優的身體一樣。文字內容請勿轉載超過三分之一,感恩。
- Aug 20 Wed 2008 08:49
【電影】哥雅畫作下的女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